一、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
50多岁的李竺珊是吉林市一个地道的农民,以种地为生。
在2016年的时候,认识了一个代办退休的中间人,对方声称可以让她挂靠国企办理“退休”手续。
中间人是公职人员,在镇政府上班,是民政办公室的一把手。
然后中间人让先办理的一些人,领到了一些退休金。
然后在这些已经领到退休金的人员的刺激下,李竺珊于是通过中间人办理了挂靠手续。
不过手续不是白办的,需要缴纳8万-11万的手续费。
不过在能领养老金,吃国家饭,以及办理人是公职人员的刺激下,李竺珊还是义无反顾的办理了手续。
最后机关算尽,反误了卿卿钱财。
这个骗局套路很明显了:
第一:政府干部、社保局工作人的参与。
因为公务员本来让人感觉是公家的人,比较权威。所以不少朋友一般都容易相信。
第二:骗子的花式操作,让不少人信以为真。
1)去社保局刷脸”认证。
“刷脸”又叫“照相”“录脸”,其规范名称是“吉林市领取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人员资格认证”。这项措施已经在吉林市实施多年。
而社保局因为在2016年的时候,对全省退休人员资格认证系统进行过一次升级,升级后,“退休和非退休人员都能采集人脸信息”。
所以骗子利用“刷脸”来诱导受害者,让受害人以为只要完成“刷脸”,就意味着所有退休手续都已办妥。
所以受害者参与的那次“刷脸”,是“信息采集”而不是“信息认证”。
2)在社保局可查询缴费记录。
在系列的铺垫过下,受害人信以为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儿了。
二、遇到这种情况具体怎么去防范呢?
第一:了解社保的规章制度。
因为根据《社会保险法》规定,职工必须签订劳动合同,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,才能通过单位缴纳社会保险。
如果双方没有建立劳动合同关系,通过挂靠来缴纳社保,是违法的。
例如:《广东省社会保险基金监督条例》明确规定,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“通过虚构劳动关系、伪造证明材料等方式获取社会保险参保和缴费资格”。
第二:依法维护自身权益。
如遇可疑情况时,可通过当地社保局、居委会等正式渠道查人员、查地址。
并且在办理手续的过程中,建议留存相关证据,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。
回顾所有的骗局,都是一个“贪”字惹的祸,毕竟苍蝇不叮无缝的蛋。
再说,君子爱财,取之有道。
建议大家以后,面对这种诱惑,能够多点心眼。